当前位置:首页>公司新闻>2021年,共享电动车能否“起飞”?

2021年,共享电动车能否“起飞”?

发布时间:2020-12-03 点击数:4829

最近一周,新能源出行领域发生了两件广受热议的事情:滴滴自己造车了、哈啰出行搞了个大新闻。

共享电动车

尤其是哈啰出行,在最近共享电动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,高调宣布明年切入两轮电动车业务并发布自研智能产品,并将会启用全新换电品牌“小哈换电”,服务共享换电领域。

共享电动车,明年真的能“起飞”吗?

笔者的观点是:能。

共享电动车

美团王兴在Q2财报电话会议中,强调了电单车的特性——“高频,高现金流”。根据行业人士计算,电单车的骑行时长一般在15分钟,客单价2块钱左右。如果一台电动车一天被骑了6次,盈利12块。在成本上,一台电单车所有成本加在一起在3000元左右,1天的损耗在1.5块钱,如果投放10万台电单车,一天的净利润在105万,大约10个月就能回本。

共享电动车

当然,前提是车子质量够好、运营服务体系完善、当地管理部门不打压。

对比共享单车,要投入3年才能回本,电动车的利润更高、更快,也吸引了哈啰、美团、滴滴这样的巨头亲自入局。也难怪,坊间一直流传着哈啰早就盈利的神话,而且,“日盈利几百万!”一位接近哈啰的人士透露,“哈啰一直在盈利,公司项目庆功会,喝的都是茅台。”

共享电动车

最近,长沙清退超40万共享电动车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,被保留在市场的带牌共享电动车只有不超过10万台。此前的长沙市场有多火?在哈啰长沙的公开数据中,一台小蓝车单日最高使用频次超20次,单位日盈利超过30元。在美团长沙的数据中,一辆小黄车一天最多也被骑了13次。

共享电动车

笔者认为,对比共享单车,电动车在市场上更容易被用户选择,而且更省力、出行效率更高、可续行范围也更远。使用成本略高于单车,但换来的是省时省力的自助出行,城市消费者愿意买单。

共享电动车

放大到投放地域来看,共享电动车可以渗透到电单车更难进入的山地、丘陵地区,例如云贵川渝等多山地的城市。最近四川省南充市就被哈啰、美团、青桔的电动车“攻陷”,这是共享单车时代看不到的景象。

共享电动车

最重要的是,新国标给了共享电动车利好的推动力。新国标电动自行车,也是同样小巧的外观、不高于25的时速、不大于48V的电池和不高于400W的输出功率,如果2块钱可以骑一次、二三十块月卡可以骑一个月,只要不是很高频次、长距离的出行,很多年轻人会自觉地选择共享电动车,还省去了对锂电池入户充换电的担忧。

共享电动车

共享电动车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。首先是随意停放对公共秩序的破坏,不少长沙市民表示,主要商圈、医院等区域,共享电动车被停到公交站台、步行街甚至是机动车道上,运维人员根本忙不过来。

共享电动车

另一方面,骑行人员的素养也是一大关。闯红灯、不带头盔、违规载人、未成年人驾车等问题依然很尖锐。

换句话说,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,真正的问题在于管理骑车人,在于两只轮上载着的那双手是否敏锐、那颗脑袋是否灵光。

共享电动车

截至目前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城市仍未允许共享电单车进入。

共享电动车

但更多城市的选择是,在合理的框架下逐步放开共享电动车的健康运营。例如浙江省推行“立法引领”的管理模式,要求共享电动车企业上牌管理、投放范围和数量透明化、电动车加装安全头盔。江苏南通采用“特许经营”的管理模式,以政府支持的商业化、市场化模式运作推广;云南昆明市采用“规范运行”的管理模式,城管部门主动作为,分类引导;天津市公开招标投放,已拥有34万共享电动车保有量,并在一周前全部完成上牌备案。

共享电动车

因此,对于共享单车,当年的普遍认识是“不能一刀切”,时至今日,对共享电动车亦是如此。全球电动车网认为,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,履行好监督管理者的角色,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,在行业标准、服务标准等方面适时推出管理标准,促进良好的市场生态的形成。

而从市场来看也好、资本来看也好,未来的共享电动车领域,无疑是潜力巨大的,哈啰出行的大新闻刚刚过去,美团和滴滴也在不断扩充产能。

共享电动车

2021年,让共享电动车飞一会!

本文转载自:全球电动车网

http://www.qqddc.com/html/news/202012/news_63784.html